富翁彩票官网_富翁彩票赔率
中新网北京12月7日电 (记者 徐婧) 北京在全市综合医院、二级(含)以上中医(中西医结合)医院、康复医院、护理院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开展了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,目前,全市老年友善医疗机构达561家,创建率95%。
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小娥在7日召开的北京市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系列政策专场发布会上介绍,北京以“树立积极老龄观、推进健康老龄化”为目标,积极构建包括健康教育、预防保健、疾病诊治、康复护理、长期照护、安宁疗护为主要内容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。
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
北京坚持关口前移,通过提前预防、干预等措施,维持好老年人的健康状态。王小娥介绍,在健康管理方面,2022年,北京为全市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417.78万份,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185.6万人;为符合老年优待政策的老年人免费体检57.9万人次。
在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方面,2022年,为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人数累计达到241.67万人,为老年人提供上门健康服务89.86万人次。
在基层卫生机构为老年人诊疗方面,全年为老年人提供诊疗3879.92万人次;为老年人上门出诊9.06万人次。
北京还针对老年健康重点开展了三个主动健康服务项目。一是在全市开展失能健康管理项目,对有失能风险的老年人,做好危险因素干预;对已经失能的老年人,提供健康服务。截至目前,累计筛查重点老年人32.4万人次,为失能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务7.8万人次。
二是开展脑健康体检(痴呆风险筛查)项目。通过个体化健康指导、健康风险持续监测与管理,有针对性地开展痴呆高风险人群健康管理与干预服务。截至目前,累计筛查92.2万人次。
三是聚焦老年人心理健康。选取全市70个社区(村)作为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试点,开展老年人心理健康评估。对评估结果显示有心理健康问题的老年人,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,改善心理健康状况。
改善老年人医疗服务
在提升老年人疾病诊治能力方面,北京在全市综合医院、二级(含)以上中医(中西医结合)医院、康复医院、护理院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开展了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,从友善文化、友善服务、友善环境、友善管理4个方面持续改善老年人就医服务,目前,全市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已达到561家,创建率95%。
同时,北京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开展全流程老年健康服务,全市32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老年健康服务规范化建设,达标率96.1%。针对老年人多病共存的问题,探索MDT等诊疗模式,推进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,目前全市公立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比例达84.8%。
推进老年健康服务设施建设
王小娥介绍,北京推进康复机构建设,分四批完成19家公立医疗机构向康复机构转型。截至2022年底,全市康复服务床位1.03万张,248家医疗机构设置康复医学科,每千人口康复床位达0.47张。到2023年底,北京将实现“各区至少设有1家二级及以上康复医院或1至2家达到二级康复医院标准的康复转型医疗机构”。
在老年护理中心建设方面,2022年起,北京累计推动高碑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、羊坊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21家医疗机构转型建设老年护理中心,每家护理中心床位不少于20张,解决失能、术后老年人长期护理资源不足问题。
在安宁疗护中心建设方面,北京市全区域纳入国家安宁疗护第三批试点,海淀医院、鼓楼中医医院、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12家转型建设的安宁疗护中心已全部投入使用。全市提供安宁疗护服务的床位达到950张;到2025年,全市每区至少将设立1家安宁疗护中心,提供安宁疗护服务的床位将不少于1800张。(完) 【编辑:田博群】
中新网西安12月7日电 (记者 张一辰)“建设‘一带一路’检察研究基地,旨在更大范围整合检察理论与实务资源,探索创新检察研究基地运行模式,更好服务保障共建‘一带一路’高质量发展。”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、副检察长陈国庆7日在西安表示。
当日,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“一带一路”检察研究基地(以下简称:研究基地)揭牌暨“新时代检察工作深度融入共建‘一带一路’”论坛开幕仪式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。
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卢建军表示,西安交通大学将进一步加强检校在科研协作、业务互助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务实合作,聚焦共建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,建立法律工具箱和案例数据库,更好地服务中国企业走向世界,服务国家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和高质量共建“一带一路”,努力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。
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自2013年提出以来已走过十年历程,中国与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和地区在法治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深化。陕西作为中国向西开放的前沿,在加强共建“一带一路”法治保障、法治联通等方面具有较为独特的地位和作用。
陕西省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、检察长王旭光介绍,研究基地将聚集“检、学、研”职能于一体,按照“一体两翼”形式组织架构建设。“一体”即由陕西省人民检察院和西安交通大学组建“一带一路”检察理论和实务研究合作体;“两翼”分别是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主,联合西北地区相关高等院校组建“一带一路”检察理论研究集合体,以及由陕西检察机关在西安国际港务区设立检察服务中心,开展国际司法服务,培养涉外法治人才。
从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国际商事法庭落户西安,到2020年中国—上海合作组织法律服务委员会西安中心、“一带一路”律师联盟西安中心、西安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商事争端解决中心揭牌,一个辐射中西亚、面向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和地区的法治“生态圈”正逐步显现。
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哈萨克斯坦籍教授索菲娅·乌舒洛娃表示,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,近年来,其与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合作、贸易往来、科技创新等领域的交流日益密切。研究基地的建立,将为共建“一带一路”提供法治保障,并促进国际法治交流与合作。
陕西省委常委、省委政法委书记刘强表示,近年来,陕西积极发挥共建“一带一路”重要节点作用,全力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,检察机关积极作为、能动履职,提供了优质法律服务和有力法治保障。下一步,要在理论实践、检校协作、区域协作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,共同把检察研究基地建好用好,为推动共建“一带一路”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。(完) 【编辑:刘阳禾】